研究中心
科研团队
(1)主要研究方向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与高效开发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清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广泛分布于大陆冻土层和海洋沉积层中,我国南海海域资源储量巨大,实现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究中心瞄准天然水合物的高效绿色低碳开采方法,在天然气成藏机理和资源评价方法、天然气水合物高效绿色低碳开发方法等方向实现技术突破,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多学科交叉解决方案,达到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支撑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提高油气采收率
由于全球CO2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我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因此,“双碳”目标已经成为一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地下天然油气藏圈闭构造好、安全性高、储气空间大、已有地质资料和注采设施完善,是CO2最理想的封存地。我国油气藏资源丰富,CO2封存潜力巨大,将CO2注入地下油气藏可以提高石油采收率,同时解决碳封存,实现环境保护和能源开采双赢。
地下氢能储存技术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二次能源,拥有高单位质量能量密度,并可以通过电解水、生物质转化等多种方法生产。作为实现能源转型和低碳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地下氢能的大规模存储占据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它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挑战,还能提升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与可靠性。氢能存储研究中心将采用多尺度和多维度的综合表征方法,使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对孔隙、矿物、有机质和裂缝进行多尺度定量,包括x射线层析成像、聚焦离子束SEM、TEM层析成像。建立新颖、先进的3D/4D数字方法,利用动态成像技术量化岩石在温度和压力下的反应,以全面了解致密岩石中多个尺度(nm到cm)复杂的孔隙网络。深入分析涉及地下储氢的地质条件、岩石性质、储盖层的完整性、生化反应等多方面因素。这一研究将详细刻画地下枯竭气藏或含水层中氢气注入和采集的动态与静态反应过程,明确氢气与缓冲气体的存储状态和作用机制。此外,还将探索氢气与储层介质的反应机理及盖层的封闭性,识别氢气损耗的影响因素。这些研究对于理解地下储氢的热-水-力-化耦合作用以及长期大规模安全储存氢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为地下储氢库的建设和工程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
(2)团队主要成员
中心名称 |
中心 联系人 |
首席专家 |
中心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带头人 |
人员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学历 |
职称 |
天然气水合物与碳中和研究中心 |
赵越超 王建鹏 |
潘哲君 |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与高效开发 |
潘哲君 |
1 |
潘哲君 |
男 |
博士 |
教授 |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提高油气采收率 |
赵越超 |
1 |
赵越超 |
男 |
博士 |
教授 |
|||
地下氢能储存技术 |
王建鹏 |
1 |
王建鹏 |
男 |
博士 |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