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科研团队
盆地形成与演化研究团队:
长期从事造山带与盆地分析与构造研究,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盆山过程分析、盆地原型分析、构造演化和运动学特征分析、盆地结构与变形规律、构造砂箱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断裂生长机制及断圈有效性综合评价、断层空间构型定量预测及精细解释研究、碳酸盐岩走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储-控藏机理等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创新技术集成应用,实现构造变形理论研究以指导油气资源开发、井位部署的良好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方法、发表顶级期刊论文,在国内和国际引领构造变形物理模拟领域一定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沿。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15项。出版专著7部,编译教材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获省长特别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构造地质学》黑龙江省线下一流课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1项、省金奖1项。
油气成藏与资源评价研究团队:
长期从事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断层封闭性和盖层封闭性等方面的研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横向协作项目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在“盆地构造分析与资源评价”、“油气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盖层封闭性评价”、“断层封闭性与稳定性评价”、“天然气扩散散失研究”、“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及路径研究”、“断裂系统划分及控藏作用”和“断圈有效性评价”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科研优势和特色,尤其在“盖层封闭性评价”、“断层封闭性与稳定性评价”、“断圈有效性评价”研究方面为国内公认的最高研究水平,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位置。
团队先后主持国家“八五”-“十四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课题、86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局级及横向协作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局级奖励多项。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正式出版专著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团队的科研成果在油田和学术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对油田的勘探开发研究和增储上产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沉积与储层评价研究团队:
长期致力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精细沉积学、油气储层地质学和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等方面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以全面、整体、系统、深入而扎实的沉积学研究为基础,与油气成藏或注入剂驱油有机结合,最终很好的服务于油气勘探与开发”的研究特色。团队经过近20年的传承与发展,团队逐渐形成了“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精细沉积学研究”、“储层构型解析与储层非均质性表征”、“储层构型解析与储层非均质性表征”、“地质建模-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剩余油综合表征”、“岩性地层油气藏分析及预测”等5个特色研究方向,已完成该领域的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等研究课题50余项,已经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相关企业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年均科研经费近2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受到甲方的好评。近10年来,研究成果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团队成员名单
中心名称 | 联系人 | 首席专家 | 研究方向 | 方向带头人 | 人员序号 | 团队成员 | 性别 | 学历 | 职称 | 备注 |
南海盆地形成演化与资源评价研究中心 | 王有功 | 贾承造 杨树锋 | 盆地形成与演化 | 肖安成 | 1 | 付晓飞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院士团队成员 |
2 | 王有功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
3 | 李刚 | 男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
油气成藏与资源评价 | 吕延防 | 1 | 宋岩 | 女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级高工 | 院士团队成员 | |||
2 | 罗晓容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
3 | 王渝明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级高工 | ||||||
沉积与储层评价 | 马世忠 | 1 | 闫百泉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
2 | 马鹏杰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
3 | 董道涛 | 男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