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刚)为进一步推进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主持的2025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勘查与深海勘探装备研发”实施,建立和探索青藏高原活动与南海形成的内在关联,2025年8月15日至24日,由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牵头,联合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东方地球物理有限责任公司和昆明理工大学,共同组织了为期10天的哀牢山-红河断裂系统野外地质科学考察。

地理的红河河谷和地质的红河-哀牢山断裂带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构造结的前锋部位,是控制南海西边界最重要的断裂系统。此次科考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解剖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构造-沉积-岩浆活动特征,揭示其与南海形成的动力学联系,为南海北部、西缘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估和勘探方向提供地质依据。



团队成员的野外科考
考察团队由 “揭榜挂帅”项目副项目长、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的肖安成教授担任领队,昆明理工大学的董有浦教授担任野外科考指导专家,科考队员主要由“揭榜挂帅”项目参加单位的课题长和骨干科研人员组成,专业涉及到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油气地质等诸多学科。
昆明理工大学董有浦教授考察前的地质情况介绍




考察期间的专题讨论与交流
本次科考活动主要集中在丽江虎跳峡-云南峡谷地貌剖面、剑川新生代地层层序和同期的火山岩岩体、大理点苍山-下关平坡镇深变质杂岩和强烈剪切变形带、横跨哀牢山-红河断裂北段-南段的剪切变形带和红河断裂东南部的文山新生代沉积层序等,团队成员系统观测了多类型岩石组合、混合岩化程度、构造接触关系(如断层、整合/不整合)及新生代花岗岩侵位特征和同期沉积岩的沉积层序分布和沉积环境特征,在野外沉积、构造和岩石组合特征等现象观察的同时,科考队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了南海新生代盆地的关键形成阶段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时空发育的关联性。通过实地获取哀牢山-红河断裂带构造变形、沉积响应、岩浆活动及地质灾害等第一手资料,为深化认识南海西北缘构造演化、油气成藏条件及深海勘探目标评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与单位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集成野外数据、实验分析与地球物理成果,推动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南海构造系统研究创新,助力南海油气资源勘探与深海装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