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术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理论创新驱动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实践成果荣膺“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与“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作者:   时间:2025-01-22   点击数:

近日,我院名誉院长、海南省“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院士工作站贾承造院士提出的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实践成果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和2024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1)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实践成果“新疆地区新领域勘探获重大突破,油气产量当量达6600万吨”荣膺2024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

成果介绍:新疆地区准噶尔、塔里木等重点含油气盆地持续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深化全油气系统理论认识,强化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全力做好超深层碳酸盐岩、页岩油、库车等探区天然气上产工作,推动全区2024年油气产量当量达6600万吨。深化全油气系统理论认识,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新区新领域持续获勘探突破。塔西南落实了一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顺北超深层大油气田勘探开发持续推进,我国首口自主设计井深超万米科探井—塔科1井钻探深度超1万米,成功取出全球万米深地第一筒岩心。新疆地区多个油气田持续稳产高产,富满油田原油产量突破300万吨、顺北油气田产量达到300万吨油当量,玛湖油田保持280万吨产量,中曼温北等油田产量突破70万吨油当量,博孜-大北气田产量提升至96亿立方米。

(2)“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创新,推动准噶尔风城组源内规模储量发现”入选2024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入选理由:准噶尔盆地风城组发育咸化(碱)湖盆碳酸盐细粒沉积,非常规油气勘探前景巨大,但存在储层控制因素不清、成藏机理不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中国石油通过多学科联合协同攻关,创新形成了准噶尔盆地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与勘探配套技术,支撑了10亿吨级源内非常规资源新发现。

主要创新与突破:创新发展了基于“源储耦合”的盆缘区常规油气—斜坡区致密油气—凹陷区页岩油气序次分布的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1)揭示了风城组烃源岩全过程生烃机制,风城组烃源岩发育“果孢子、杜氏藻、蓝细菌”三类母质,受烃源岩热演化控制先后成熟、持续生烃。(2)揭示了风城组粒度控制下的常规—非常规储层成储机制,建立了盆缘区砾岩—斜坡区云质砂岩-凹陷区云质泥页岩的储层有序发育模式。(3)揭示了常规浮力与非常规“自封闭”成藏机制,明确了非常规油气0.7微米自封闭成藏喉道界限。(4)形成了深层非常规储层精细描述、评价与改造技术体系,支撑了风城组10亿吨级致密(页岩)油规模发现。

取得成绩:该技术共授权发明专利8件,发表论文25篇(SCI/EI论文10篇),专著2部。指导了风城组油气勘探从盆缘区源边砾岩常规油藏,走向斜坡-凹陷区源内非常规油气藏,开辟了3个井组试验区,年产油量超10万吨。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全油气系统勘探实例,具有重要的学科发展意义和勘探实践意义。

据悉,“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评选活动由国家能源局发布,旨在总结和展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重大成就,推动油气行业的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评选结果于2025年1月20日发布,成果详情见官网:https://www.nea.gov.cn/20250120/f16a9ad91ce8459d9fc03d1d2869a588/c.html.

据悉,“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自2000年起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NPC)组织开展,至今已连续举办25年。2024年度“中国石油2024年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于2025年1月15日发布,成果详情见官网:https://www.cnpc.com.cn/cnpc/sdkjjz/202501/6a6e530fccf44ef1bbdd0cc32a2aae88.shtml.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州湾科技城雅布伦科技产业园2号楼

Copyright © 2022 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